巨变之下 为中国制造强“芯”固体
“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深刻有力的比喻背后,是内外部环境巨变之下的中国“芯”发展呼声。
作为智能电器的核心部件,芯片充当着“大脑”的位置。芯片制造驱动的是整体科技产业发展的路径,如果不能掌握核心技术,中国制造乃至中国经济发展将受制于人。面对内外部环境的巨变,我们正站在历史机遇的风口浪尖。
点石成晶 从沙子到芯片
现下,中国自主研发的芯片进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那么,芯片是怎么制造的?
以电脑处理器(CPU)为例,从沙子到芯片,需要经过提纯硅、切割成硅圆片、研磨硅圆片、涂抹光刻胶、蚀刻、离子注入、构建晶体管之间连接电路等5000道复杂工序,对生产设备、环境有严苛的要求。
用“芯”铸就 这并不简单
半导体组件或微细加工的世界,空间单位都是以微米计算,任何微尘颗粒沾附都有可能影响晶圆上精密导线布局的样式,造成电性短路或断路的严重后果。尤其是光刻室,其操作间的无尘控制标准比医院手术室严苛近百倍,每立方米微尘数量必须控制在3500个甚至1000个以内。
芯片光刻操作室
以微米单位为计的操作空间下,晶圆光刻时做掩膜
除了操作环境,光刻机、刻蚀机对电能质量也有严苛要求。我们都知道,根据摩尔定律,芯片集成度越高、器件间隙越小、导线越细,受到电网突波、尖波等损坏的概率就更大。在芯片制造过程中,电网的一点波动都会对光刻机、蚀刻机在进行的每个精度操作造成不可预估的影响——轻则物料报废,生产线停机联调、调试,重则造成工艺设备的损坏,损失动辄百万。
高精尖制造 还需高可靠方案
为了保证设备能够长时间、稳定地进行精密工作,给芯片生产、制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工业控制用高可靠电源解决方案必不可少。科华恒盛30年专注电力电子技术研发与设备制造,针对芯片生产环境提供UPS整体电源解决方案——
芯片制造的核心工艺设备多采用原装进口,用电制式与国内电网标准相异,且出于高精尖制造标准,生产线对电源质量要求极高。科华恒盛根据设备用电需求,提供高可靠电源保障,能有效避免电网瞬间跌落、晃动及突发市电中断对生产线造成的不良影响,保障生产良品率,提高生产效率。
目前,方案已应用于中芯国际、上海新昇半导体科技、西安隆基硅材料、淮安德科码半导体、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乾照光电、福建兆元等企业,为生产制造流程中的关键设备提供高质量、高可靠电源保障。
除了芯片制造业,科华恒盛已形成完备的工业控制系统和动力系统电源解决方案体系,在石化、海工、冶炼、电子、半导体、LED、食品、制药等工业行业均有成熟应用,与内蒙古中环光伏材料、天马微电子、深圳柔宇显示技术、大庆油田、中国海油、中石化、哈药集团等保持战略合作关系。
“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只有自力更生”
目前,在高端芯片领域,国内厂商尚未形成规模效应与集群效应,对外依存度较高。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量高达3770亿块,同比增长10.1%;进口额为2601亿美元,同比增长14.6%,占中国总进口额的14.1%,接近原油进口花费的两倍。
世界正处在科技创新突破和科技革命的前夜,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发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已日益显现。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相比,我国发展还面临重大科技瓶颈,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
前进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亟须开启新一轮全球视野下的自主创新浪潮——突破核心技术,强化科技原创能力,抢占科技制高点,让芯片、操作系统以及高端制造装备等关键领域不再有“卡脖子”隐忧,让网络强国、科技强国之路越走越宽。